任何孩子的成長都需要兩種動力,
我就是一個靠外力成長的孩子,在沒學習之前,我在別人眼中是一個挺優秀的人,當我跟別人說我其實很自卑不自信的時候,別人都覺得那不是我,我活成了別人心中別人期望的樣子,別人一句夸獎我就很在意,別人一句批評一個眼神我也在意,我一直不斷的要求自己,沒車沒房的時候,覺得有車有房了應該就幸福了,但是有車有房了,又羨慕別人的房子更大車子更好,羨慕別人的老公更好,總是不知足,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好的地方,總之,活成了別人眼中的樣子,為了別人而活!
當一個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內在缺乏主觀動力,而完全依賴于外在力量推動而成長的時候,會有哪些結果:
1.當外部力量消失的時候,好的成長好的結果也就消失了。好的表現和孩子好的行為它也不見了。
很多孩子從小到大學習都是家長打罵吼催控制下被迫去學習的,所以,一旦上了大學就徹底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逃課,甚至找人頂替,或者去了也是睡覺!
2.依靠外力成長的第二種結果:那就是當外力消失的時候,孩子就及時滿足。
比如,很多家長控制不讓他打游戲到了大學瘋狂的玩游戲!或者控制孩子不讓他玩手機,在家長不在的時候或者自己背著父母,偷著玩,好不容易拿到手機就狠狠地玩!
外力作用下的孩子,他沒有了自我控制,沒有了自我約束,沒有了自主主動學習的動力,他的動力都是外力逼迫下不得已而去做的!
我們花費很大的力氣,可孩子始終覺得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或者是在被強迫下的學習或者不愿意主動學習。各位就算是在我們的強迫下,孩子暫時性的學習成績好,那又有什么用呢?當推動他學習的外在力量一旦消失或者變化的時候,好的行為也就開始發生變化或者消失了。
而我從小學習都是為了父母為了哥哥姐姐而學的,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家里窮,兄弟姐妹四個只有我一個人上了大學,我哥哥姐姐都是初中畢業,所以我爸我媽就經常跟我說,你可要好好學習,你只管好好學習,你看你爸起早貪黑,多么辛苦,就你最享福,幾個人供你上大學,你可要好好學習。所以我的學習壓力一直都特別大,因為我是在為一家人在學,根本不是為了我自己在學,我不能松懈,所以我學習是那種死學,拼命學,始終學不會的那種,因為我覺得為我自己是自私的,所以高三選文理和藝術,本身我想走藝考,但是我不敢為我自己而選擇,所以壓力超出了我能承載的心理負荷,最終也沒考上很好的大學。一個人不知道學習是為自己而學的時候,她努力的方向都是錯的,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從小媽媽對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放心,都要干涉控制她才會覺得放心,不讓她參與她就會特別擔心,這種擔心干涉和控制本身就是一種對孩子的不信任,所以,媽媽都不相信我,我對自己就更沒有很大的信心,總是在做不好一件事情的時候,內心就有個小人說看吧我就知道你弄不成,你做不好,創造失敗的模式!
3.依靠外力成長的第三種結果:叫殘缺的人格。
我哥哥出去打工了十幾年,一分錢也沒落手里,并且還經常打電話借我爸媽或者我和我兩個姐的錢,他學會了依賴,覺得反正我沒錢了,也有人幫我!因為從小被過多的干涉和控制,批評打壓,加上從小家里孩子多,媽媽能做的就不讓我們幫忙,她一個人攔了,有時候嫌我們做的慢做的不好弄得到處都是,根本不讓我們插手,所以,過多的包辦代替,讓我哥學會了依賴,學會了不負責任!
比如,一個孩子需要表揚,他才能好好學習。當表揚不在的時候,好好學習那么也就消失了。所以,孩子在6歲以前,家長要無條件的去接納認同欣賞我們的孩子,滿足孩子成長過程當中被認同的人格成長的需要。6歲以前被父母完全的無條件的全接納,我們的孩子才會有高價值感安全感。但是6歲以后,我們就要培養我們的孩子不依賴于或者不受外界表揚批評的能力。一旦孩子到20幾歲30幾歲還需要不斷的外界認同我才會有好的行為,這算不算有心理殘疾。
我大姐就是我一個標準的依賴性自信的人,她對自己要求很高,當然,她在我們家真的是能干做事麻利效率高,孝順,從小就很懂事的一個人,就覺得沒有我大姐做不成的事兒,但是,她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跟我哥開店,不斷的通過批評指責打壓的說話語氣來說我哥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對,通過說別人不好來呈現自己的價值感,所以,我在跟她通話的時候不斷的認同她肯定她的價值,她就會覺得很開心,前幾天生意不好,明顯的感覺她就特別的沒底氣,覺得生意不好做就很受打擊!
我們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為孩子的未來負責,我們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孩子的人生有她自己負責,我們不能管她一輩子,不能控制她一輩子,母嬰關系是逐漸分離的過程。孩子越大,我們就需要給她更多的自由的權利,去放手讓她學會自我管理學會去自主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她總會犯錯,犯錯是成長最好的機會,犯錯不可怕,犯錯后正確的引導和證明的定義,對孩子來說是一次成長的體驗,她學到的經驗就越多!
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代替,對孩子過多的夸贊、錯誤的表揚和欣賞、過多的的強迫控制逼迫、做的不好就懲罰和做的好就獎賞、過多的規則的約束、客觀的環境等因素都會形成孩子成長的外力!而這些外部力量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我們家長容易直接針對孩子行為層面,也就是針對孩子的行為或選擇進行強制性改變。
一個孩子曾經被怎樣的對待,她未來就會復制這樣的模式去對待別人,一個人受外界影響越大,他越依賴于外界。受他人控制越多,越離不開他人。比如,一個人從小受到的完美夸獎越多,她就會依賴完美夸獎,她就恐懼批評,越依賴什么越會被什么所控制!
一個孩子的成長太依賴于外界,或者是外界對他的影響太大,就代表他這個人越沒有自我越沒有價值感越沒有自信,越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換句話說。這個孩子長大之后就永遠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那么從此刻把孩子的成長的權利交給她自己掌握吧!
對于人的成長而言,這種內生性的驅動力要遠比外部強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人生不是一場由他人設計好程序的游戲。
游戲只要投入時間和金錢,配置更強大的“裝備”就可以通關,一旦通關完成,游戲結束,人生就會立即面臨無路可走的境地。
人生是一段發現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認識到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就像是遠方的一座燈塔,能夠不斷照亮前方的道路。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推薦: